动画领域“神仙打架” 经典人物将轮番轰炸荧幕
光线传媒的“中国神话宇宙”
随着《大圣归来》《白蛇:缘起》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陆续斩获票房佳绩,越来越多的项目方把目光放在了国内家喻户晓、国民耳熟能详的题材上。
三文娱在统计截至最近披露的动画电影、重点网络动画、电视动画项目时发现,涉及神话、历史人物形象等传统文化元素的作品数量非常可观。
动画领域“神仙打架”
1. 动画电影
动画电影方面,除了熟知的大圣、哪吒、花木兰,又出现了新的神仙角色:八仙、钟馗、神农,还有以敦煌、故宫这样的文化集合体为背景的题材,以及格萨尔王、王阳明等的名人叙事传记类改编。
2. 网络动画
网络动画受众是年轻人,在取材和改编上更加拓深。除了像孙悟空、关云长这样的经典人物形象,还出现了大理寺、锦衣卫、明朝水师(《万国志》)这样的借用古代王朝代表性文化符号和背景,架空历史塑造新的世界观的作品,相比于单一的英雄人物,可能会更吸晴。
3. 电视动画
网络动画面向年轻人,则电视动画面向儿童,所以在作品内容深度和级别上有限,且教育、科普学习类标签更加强化。
神话故事、成语、诗歌、名人典故等盘点类的幼儿学习向作品依旧数量较多,这些题材都已是“老生常谈”。
除此之外,还新添了甲骨文、中草药、民歌、民俗节日、丝绸之路等较新颖的科普教育类题材,这些都是传统文化里除了“四大发明”和文学诗歌外可新拓展的领域。
神话传说改编类的有《妈祖》、《百鸟朝凤》、《龟兔赛跑》、《精卫填海》、《女娲补天》等,所选神话都是耳熟能详知名度较高,比较有中国特色,且带有道德价值观渗透的。
《笠翁对韵》、《千字文》、《西厢记》等的古典名著作为儿童必读书目,经过动画改编,一来契合家长老师的需求,二来能将繁复的文字以动态轻快的方式展现,更易于吸引儿童注意。
人物传记类的题材也不少,包拯、王阳明、老子、孟子、宰相甘罗、鲁班等各朝各代历史名人都出现在备案列表上,可以看到,因为是儿童向,所以所选人物都偏向正能量。
其中《小鲁班》备案单位为优酷,该项目由优酷与著名的集团维亚康姆联合打造,定位全球化,输出中国优质故事。
综合来看,国漫如今可真谓是汇集“各路神仙大佬打架”,且这场争霸赛还在不断加入新的大将。
大圣说:“我累了。”
哪吒、白蛇、姜子牙:“换我来。”
钟馗、八仙、神农、女娲:“下一场轮到我!”
【动画+神话】组合无敌手?
神仙也好,史说也罢,它们在创作和使用上都共同属于公共版权。
在我国,公共版权的内涵十分丰富,五千年悠久的历史累积了深厚的文化积淀,神话传说、鬼神怪谈、民间风俗、名人英雄、经典名著、历史事件等,全部都属于公共版权。
《罗小黑战记》热映时,藕霸哪吒一角曾引起过蹭魔童哪吒热度的争议。导演木头在网上公开回应,就提及过公共版权这个概念:哪吒属于公共版权人物,是名角,自带人气和熟悉度,使用藕霸哪吒这个角色绝非是在蹭魔童哪吒的热度。
左:《罗小黑战记》 右: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
统计2015-2019年的国产动画电影票房排行,前十名中,有三部以神话人物为主题的电影,从15年的《大圣归来》到今年年初的《白蛇:缘起》再到暑期热映的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。
似乎,叫好又叫座的动画电影都离不开经典题材和人物的加持,其实除了以上提到的哪吒、大圣、白蛇,《大鱼海棠》也借鉴了许多逍遥游、山海经、女娲补天和客家文化等元素。
国漫依托公版IP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,前辈们的成功势必会带起传统文化题材的又一波兴盛。目前预计2020年上映的五部动画电影有:
改编自神话传说白龙降世的《龙神之子》;《大圣归来》原班人马打造的《西游记之大圣闹天宫》;筹备了5年之久的暗黑风格的《西游记之再世妖王》;以中国口吻讲述的3D版《木兰:横空出世》;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团队的封神系列《姜子牙》。
从左至右:《龙神之子》《西游记之大圣闹天宫》《西游记之再世妖王》《木兰:横空出世》
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热映之时,光线传媒彩条屋就宣布了他们的中国神话宇宙(也被很多网友称为“封神宇宙”)。
11月14日,动画电影《杨戬》也官宣了海报,预计2021年底上映,讲述了少年杨戬成长为一代大侠的故事。杨戬即二郎神,又一我们熟知的神话人物,与哪吒、西游记均有关联,最早出自《封神演义》。
动画电影《杨戬》海报
未来两年,西游记再次霸屏,大圣又忙了起来,封神演义和花木兰也被陆续搬上荧幕,经典人物形象轮番轰炸,这个趋势已经很明显。
的确,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座宝库,有取之不尽的元素和想象衍生的潜力空间,而动画本身相比于真人实景拍摄,更具有幻想性和包容性,在画面效果呈现上也更容易,是非常适合神仙、传说类题材的载体。
跟风也好,有心创作也罢,各种原因下,造成了国产动画“神仙打架”的现状。
不过,公版IP真的就要变成哪里都能搬的“砖”吗?“神话+动画”组合能一直常胜无敌下去吗?
公版IP的利与弊
利:大众熟知度高,自带观众基础
如果可以,谁不想做原创呢?
可是,打造一个全新的IP非常困难,需要构架世界观、设计人物,还需要时间和优质的内容去累计口碑和人气。夏末大热的《罗小黑战记》电影,也是“罗小黑”多次年更、IP经过多年沉淀的产品。
电影《罗小黑战记》
在原创难、基础薄弱的情况下,国漫借用公版IP作为故事的外壳,优势很多:
就像木头导演所说,不存在哪吒A蹭哪吒B的热度,大家只是都在借用“哪吒”这个神话人物。
神话传奇等的经典公版IP往往带有较高的大众熟悉度,本土文化环境的耳濡目染也让这些IP更加具有认同代入感,老少皆宜,大众接受度高;
再加上公版IP已有故事基础强大,改编门槛较低,总的来看,是个性价比很高的选择。
业界有一个直观的例子,打造了《白蛇:缘起》的追光动画,近几年主要有以下四部电影作品:
2016年上映的《小门神》,在门神设定的基础上再改编,获得了不错的口碑,近8000万的票房在当年看也算是优秀的成绩。
2017、2018年追光接连产出了两部原创电影,《阿唐奇遇》和《猫与桃花源》,这两部都是全新创作的故事,然而票房却遭到滑铁卢。
直到2019年,比门神茶宠更出名的白蛇出现,才重新扳回局面,斩获4.5亿的票房。
追光动画作品海报合集
不可否认,《白蛇:缘起》的成功页离不开其背后团队的呕心沥血,但白蛇题材国民知名度的助力,同样不容忽略。
另外,国漫作为超高关注度的内容载体,在传播中华文化上也功不可没,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背景做设定、丰富的人物剧情、国风的艺术设计以及各种细节,都能在潜移默化里提高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文化自信。
80、90后一代,受日漫、欧美电影影响较大,对欧美文化、日本文化追捧较多,受价值观渗透也较深。
如今国漫对当下青少年一代培养本土文化认同感的作用,至关重要。尤其是近年来越来越多曾经被忽视或是没那么出名的神话、人物被搬上大小荧幕和舞台,很大程度上扩充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的广度和深度。
弊:泛滥化将消磨观众热情与IP价值
“刷屏”多了也会引起反感。人们常说明星偶像买热搜通稿,败坏“路人好感”,这个“路人好感”同样适用于公版IP上。
一个公版IP用好了是经典,用坏了是毁经典,用多了就不再成为经典。当同一个题材进行过度的开发改编,各种版本眼花缭乱,不仅给观众造成了混淆,也会消磨耐心和好感,更甚者会患上某某 ptsd,成为“黑粉”。
不同的孙悟空影视形象
过度开发不仅消耗观众的热情,还会慢慢地褪化公版IP的价值。
而且,各个版本之间的比较,造成彼此内耗。当大家一拥而上做相似的题材,当一个东西“烂大街”,它的独特性就不复存在。
神话传说和古代人物,由于幻想和时间的跨越,具有神秘色彩和艺术性,和人们隔有微妙的距离感,但是再丰富再饱满的题材,也有可挖掘元素殆尽的一天。
而且,有些借用公版中华IP的国漫,传播的并非真正的中国故事。将传统神话人物用在现代商业片故事套路上,公版IP流传千年的古老价值观,是否会被现有作品带给观众的印象所埋没?
电影、动画的商业化、工业化,为了满足当代观众的爽点,势必与原著有所差异甚至是背离。原IP的内核可能被剥除掉,剩下人物、背景设定的空壳和一个与原IP无关的陌生故事。
他们在借用知名神话人物角色作为表象的同时,注入的却可能是一个美式、日式的精神内核:
这样的动画传播得越广、票房越高,人们对那个中国式英雄角色的遗忘就越彻底。
如此探讨,没有指责对错之意。全新的演绎和改编是不可避免。
只是,既然请出各路神仙坐镇帮忙,就不免要思考背后的影响和所该承担的责任,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。